分類排行
-
爆紅、成癮、愛馬仕:一位英國教授的社群媒體臥底觀察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時代前行暢銷新版】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東亞大競逐1860-1910:中日俄三國環伺下的朝鮮半島,塑造現代東亞權力版圖的另一場大博弈
-
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
-
一個人的聖殿
-
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內容簡介
後殖民理論是當代發展最快、爭議最多的文化論述之一。此一論述至少包含兩種向度:一是檢視宗主國對被殖民土地的佔領終結後,所產生的文化、經濟,及政治後果;一是辯證殖民與被殖民者的關係,如何在歷史的殖民主義終結後,依然支配我們想像與生活的空間。在這兩種向度下,有關第一/第三世界之別、東方主義、跨國投資、國族屬性、文化符號流徙等議題,已一再引起廣泛爭辯。
在統獨之爭方興未艾、香港九七已然逼近的時刻,後殖民理論對臺港及大陸的學者,具有獨特歷史意義。本書自四個角度,探討此一現象。【評介篇】綜論重要後殖民論說的源頭,及其「渡海而來」的意義。【辯證篇】介紹在文化實踐的過程中,後殖民觀點所引生的對話或爭辯。【文學篇】探討語言、文本、國族記憶的互動關係。【影像篇】凸顯電影媒介在跨國文化工業中,所扮演之微妙角色。
本書的作者,分別來自臺灣、香港、大陸、東南亞及歐美華人社群,他(她)們自不同政治及文化立場,提出對後殖民理論的看法。論證精密,感懷亦深,交流與交鋒的意義並存,為中文學界第一本有系統說明後殖民理論的文集。
作者資料
張京媛、劉禾、張國慶等人
《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作者簡介: 【評介篇】 張京媛 劉禾 張國慶 張錦忠 李佩然 【辯證篇】 葉維廉 梁秉鈞 邱貴芬 廖咸浩 廖炳惠 陳曉明 張頣武 【文學篇】 洛楓 鄭恆雄 孟悅 【影像篇】 廖朝陽 梁秉鈞 戴錦華 張頣武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