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腎臟病低蛋白‧低鹽飲食全書:這樣吃就對了!40組健康餐X151道常備菜
-
1個人的超有感按摩:物理治療師圖解教學 1個動作從根源搞定全身痠痛
-
細胞比我更愛我自己:細胞的神性決定生命的意義
-
不被束縛的晚年——自立支援照顧,讓長者脫離臥床、自理生活、自由行動,減輕照顧者負擔,實踐高品質的長照
-
纖維力飲食 破解腸道與健康密碼,以植物基飲食啟動減重、逆轉疾病、優化免疫力的健康革命
-
【限量簽名版】ICU重症醫療現場3:當個更有溫度的人
-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
科學漢醫的養生:後疫情時代健康常見的盲點(限量隨書附贈臺灣益謙經脈血壓計個人版九折優惠券)
-
科學實證 人人適用:百變211 終極瘦身密碼
-
癌症飲食全書【16週年暢銷修訂版&附別冊64頁《全面啟動抗癌自癒力》】
內容簡介
從第一堂課手的解剖開始,到學期末和大體老師面對面,
十堂嚴格又緊繃的解剖課,道盡對生命和身體知識的熱愛……
.身為大體解剖老師,在母親想簽署捐贈大體同意書時,為什麼強烈反對且痛徹心肺?
.解剖檯上的大體老師,難道只是學習工具和器官組合嗎?他們也是有故事、有溫度的人!
.大體老師生前最後的願望是什麼呢?若有機會跟學生面對面對話,他們會想說些什麼呢?
.大體解剖課在醫學系可說是一門最令人聞風喪膽的課,負責的老師一個比一個凶悍。為什麼這群「活」老師對這群聰明的學生如此嚴格?他們居心何在?
.解剖學老師連教具都要自己「生」!她在分娩時,叫來陪產的先生回實驗室拿福馬林,趕緊把胎盤保存起來,為的是讓學生能一窺胎盤的究竟。
對醫學以外的人來說,解剖學深奧複雜,對大體是既好奇又害怕。
解剖室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醫學生如何忐忑切下第一刀?
一學期相處下來,大體老師和學生之間產生什麼樣的特殊情感?
身為解剖課的「活」教師,本書作者串連成長點滴,寫出內心世界,既述說自己在解剖現場的經歷,也描繪了學習過程中醫學生內心的觸動。
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文字,述說她的經歷與感受,串連著成長的點滴,寫出內心世界,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大體解剖課是醫學院校裡教學上重要的一環,透過這個過程,學生經由實際的觸碰與觀察,學習身體的構造,由於醫學上的精細發展與分工,再加上臨床醫學上個人化醫療的高度發展,解剖學精細的程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在知識的量上面,它是門令人生畏、讓醫學生痛不欲生的課程。
對於醫學以外的人而言,解剖學深奧複雜,對人體是既好奇又害怕,解剖室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到底如何教學,學生到底怎麼學習,切開的人體是否很恐怖?這些總混雜著道聽途說的猜想與流言!
本書作者大學畢業後因緣際會,進入解剖實習室,成為一位專業的解剖學教師,她從解剖教師的角度分享了實地解剖教學點滴。這是全台灣第一本描述人體實地解剖的書籍,以局部解剖學的方式,描繪解剖的重要點滴。
文章裡除了不少實地解剖細節的描述之外,更將身體構造的細節連結在一般人日常生活上所碰到的狀況或知識上。更特別的是,這本書還呈現了慈濟大學特有人文融合於解剖專業教學作法的描述,描繪了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心理的觸動,更闡明了這些對醫學教育的意涵。
這是啟蒙醫學生的十堂大體解剖課,也是你不能錯過的人生十堂課。
【名人推薦】
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慈濟人文志業平面媒體副總監)
李佩怡(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
曾國藩(慈濟大學學術副校長、研發長;模擬醫學中心主任、解剖學教授)
蔡篤堅(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
蔡孟利(科學月刊總編輯)
目錄
第一課 特別的老師
第二課 忐忑的第一刀:從手部開始
第三課 「發自肺腑」的驚嘆:胸腔解剖
第四課 一肚子學問:胃腸篇
第五課 一肚子學問:肝膽胰脾腎篇
第六課 男女大不同:生殖系統解剖
第七課 孫臏的膝蓋與阿基里斯的腳跟:解剖足部
第八課 你的容顏:面部解剖
第九課 悲歡歲月的時光容器:大腦解剖
第十課 最後的告別
內文試閱
第六課 男女大不同:生殖系統解剖
醫學系大三的課很重,學生辛苦,老師的負擔也重。我在懷我女兒的時候,還是照常教大體解剖,一個星期有好幾天,得在實驗室站四到八個小時。不知道是不是在母腹中或襁褓中習慣了,我女兒長大以後,竟然覺得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福馬林味道「很香」,想來是在我身上聞多了,覺得這味道挺有親切感。
記得我女兒出生那一天,我生下她以後,人還在產檯上,醫生突然問我:「咦,何老師,妳不是有教胚胎學嗎?那妳要不要把你的胎盤帶回去給你學生觀察?」
我一聽,大喜過望說:「真的可以嗎?」
「可以啊,不然我們也只是當醫療廢棄物處理。」
「那太好了,我要帶走!」教學這麼多年,講到胎盤什麼的,都只能紙上談兵,若能讓學生親眼看到「實物」,對他們的學習想必會有不少助益。
「那你叫你先生來拿。」
明明才剛分娩完,但想到有這麼理想的「教具」可用,我整個教學魂熊熊燃燒,也不顧生產疲憊,立刻請來陪產的先生(他也是學校老師)先回實驗室拿福馬林,把胎盤保存起來再說。
實驗室的大體老師們可以「教」學生領會許多人體奧秘,但唯有「胎盤」這部分沒辦法,所以我若有辦法「自行提供」,真的再好不過。
從那一天開始,我的胎盤就在實驗室裡貢獻了好多年,我還跟學生開玩笑,「你們看,我們這些活老師連教具都要自己生。」
其實,不只對學生,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機會,在那之前,我也沒有仔細看過人類的胎盤。
傳統中藥中有一味藥叫做「紫河車」,指的就是人類的胎盤。因為有很多血液滯留在血管裡,就顏色上,確實是帶紫色沒錯。形狀呈圓盤狀,直徑大概有十五公分長,厚度有二、三公分厚,重量達五、六百克。學生看到胎盤的第一眼,反應都是:「哇,怎麼這麼大?」他們想像的胎盤大概只有個小醬油碟這樣大,誰知還是個貨真價實的「盤」。
與胎盤相接的臍帶,約指頭粗細,之中有三條血管,分別是二條臍動脈跟一條臍靜脈,被保護在一層極有彈性的結締組織中,有彈性到即使經過福馬林固定,摸起來還是很Q彈,有學生還形容說摸起來很像蒟蒻。
我的胎盤大概在實驗室裡貢獻了六、七年,直到「不堪使用」為止。為了讓之後的學生仍有胎盤可以觀察,在得知一位大學同學即將分娩,便連忙聯絡問她:「嗯,那個……妳生完小孩,胎盤可不可以送給我?」
一般姊妹淘之間,應該不會出現這種奇怪的對話吧?但我同學知道我在醫學系教解剖及胚胎學,很乾脆就答應了,生完小孩以後請她同事幫忙,把胎盤放入福馬林固定,之後放在我寄過去的密封保鮮盒,常溫宅配給我。
我那個同學自己也是醫生,不過,她對於處理自己的「組織」似乎還是有點心理障礙,她告訴我她匆匆處理完就趕緊寄給我,一點也不想仔細觀察,完全不像我這麼「樂在其中」。嗯,或許我天生就要吃解剖這行飯吧?我不但不排斥,甚至還蠻喜歡胎盤臍帶摸起來那「啾啾啾」充滿彈性的「質感」,我們教解剖學的老師們,真的都很希望盡可能展示所有人體奧秘給學生看,能夠獲得「繼任」的胎盤,實在是太好了。
「宜男之相」有影沒?
不過,除了胎盤這個「教具」得由「活老師」自己生以外,絕大部分解剖所需,大體老師都可以包辦。
結束腹腔的課程以後,進度來到骨盆腔,這是兩個髖骨跟薦椎圍起來的空間,往上通往腹腔,往下則是會陰,周圍都是骨頭,形狀像是一個臉盆,所以叫做骨盆腔。
因為女性負有懷孕以及分娩大任,男女兩性的骨盆形狀差別頗多。
骨盆朝前方的兩塊骨頭叫做恥骨,這兩塊骨頭的連接處叫做恥骨聯合,它與左右兩側的恥骨下枝會形成一個倒 V型的恥骨角,男性的恥骨角通常是小於九十度的銳角,而女性的恥骨角通常是大於九十度的鈍角。女性的骨盆入口呈較大的卵圓形,而男性則呈較小的心型。整體而言,女性骨盆明顯較男性寬,以利分娩時胎兒通過。
古代挑媳婦講究「宜男之相」,認為屁股大的女人比較「會生」。從解剖學的觀點來看,這種說法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雖然屁股大未必能提高懷孕或得男機率,但寬骨盆對於降低難產風險,倒是有一定幫助。
女性分娩時胎兒要經過產道,產道在生產時會擴張,但大小仍受到骨盆下方空間的限制,如果骨盆很狹窄,胎兒就會很難通過,相反的,就比較不會有難產的問題。
精確一點來說,與其說大屁股是「宜男之相」,倒不如說是「順產之相」。
外顯的男性生殖器官
男性骨盆裡的器官相對女性要來得單純許多,主要就是泌尿系統的膀胱、輸尿管及生殖系統的輸精管、攝護腺、貯精囊。
膀胱位於恥骨之後,功能是儲存尿液,具有能收縮的肌肉組織及隨著尿液多少而改變形狀的上皮,輸尿管斜穿過膀胱壁,可防止尿液倒流回腎臟。膀胱下方則是攝護腺,又稱為前列腺,它直徑約三公分,大概像一顆栗子這麼大,包圍在尿道周圍。
攝護腺是一個特別的器官,人體器官通常會隨著老化而漸漸萎縮,但攝護腺的細胞在年老男性身上卻反而常會增生,攝護腺肥大的男性,經常會有頻尿、小便無力、有尿意卻無法暢所欲「尿」的困擾,台語有一句比較俚俗的諺語:「少年噴過山,老年滴腳盤」,形容得實在很傳神,而之所以會從「噴過山」變成「滴腳盤」,就是因為攝護腺的位置剛好就包在尿道周圍,一旦增生的組織擠壓到尿道,就會造成上述困擾。
我們會讓學生從肛門把手指伸進直腸來觸摸攝護腺,以練習指診,有經驗的醫生能夠靠指診,判斷攝護腺是否有腫大。不過,因為大體老師都經過福馬林固定,組織會比較硬,對學生來說,判讀難度提高不少。
至於貯精囊,它們是位於膀胱後壁上的囊狀器官。看字面上,可能會以為貯精囊是用來貯存精子的,但其實貯存精子的地方是副睪,不是貯精囊,早期可能是在顯微鏡下看到貯精囊裡有精子,誤以為它是貯存精子的器官,才會這麼命名。事實上,貯精囊是分泌腺,負責製造精子所需的營養物質並形成精液的一部分,並不用來貯精,這名稱完全是個誤會。
有別於女性重要生殖器官都深藏在骨盆中,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包括陰莖、陰囊等都裸露於外。在解剖時,我們會割開陰囊處的皮膚,以觀察裡面的睪丸、副睪以及精索下段。
之後,我們還會剖開睪丸觀察。睪丸是製造精子跟男性荷爾蒙的器官,形狀是橢圓球狀。可能是因為某種莫名的「投射」,課堂上有些男學生對於要劃刀解剖睪丸,竟然產生心理障礙,感覺好像很痛似的,所以這部分經常由女學生操刀 ,這種微妙心理,還真不是我們女生可以理解的。作者資料
何翰蓁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學士,動物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2003年起任教於慈濟大學醫學系解剖學科。對形態學情有獨鍾,自稱「視覺系」研究人員,熱愛以雙眼及顯微鏡觀察生物形態之美。
李翠卿/採訪整理
台大政治系、政大新聞所,曾任財經記者多年,現為文字工作者。 作品曾獲金書獎、金鼎獎、吳大猷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