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世界愈亂,你愈賺:在變局中成為大贏家的投資八法
- 作者:王裕閔/著、謝宇程、洪孟樊/撰文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4-01-25
- 定價:430元
- 優惠價:79折 340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340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23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 全球唯一華人從華爾街投行到世界資產巨擘的財富智慧 ★★★
在變動不安的世界,無論你是專業投資者、高淨值人士、想要財富自由的上班族、小資族,只要受益於書中一個想法,收穫都將是百倍、千倍、萬倍……
局勢變化,世界紛亂,人生充滿轉折——
這就是創造豐碩報酬的投資契機
你把握住了嗎?還是讓財富從指縫流失……
一個高雄港搬運工囝仔,從台灣、阿根廷到麻省理工學院,一路是磨練,他在華爾街叢林廝殺、金融危機下創業,縱橫全球東西南北,每次不安動盪,都是他財富躍升、改寫命運的轉捩點!
書中公開分享一套「大贏全壘打」投資法,助你突破盲點,逆勢出擊,對投資有更寬闊理解、更深遠想像,讓人生成為我們最重要的一筆投資。
★重磅專文推薦★
丁予嘉│國票金控前總經理
王彥傑│國投瑞銀基金總經理
張彼得│《我的錢怎麼不見啦》作者
張華平│優利佳金融科技總經理
劉宗聖│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
謝誠晃│台灣施羅德投信總經理
簡幸如│安本標準投信大中華區行銷長
凱西.伍德(Cathie Wood)│方舟投資執行長
(依姓名筆劃排列)
書中投資八法,各有獨到見地。作者的心得,與巴菲特實有相通之處。
丁予嘉 博士│國票金控前總經理
這是實實在在的平民致富,不是當下許多投資者被誤導的傻瓜理財。
王彥傑│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對於股市、房地產或其他項目的投資人,這都是值得細細咀嚼的典範書。
張彼得│《我的錢怎麼不見啦》作者
投資人該如何辨識投資機會,本書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說明關鍵所在。
張華平 博士│優利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投資朋友與年輕人可以透過此書一窺華爾街大師的全球投資視野與心法。
劉宗聖│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
好的投資理財書,不會只講市場、總經或工具,必須講更多。這是其中一本。
謝誠晃│施羅德投信總經理
這本書雖是投資理財書,對年輕人而言更是一本人生勵志的書。
簡幸如│前安本標準投信總經理暨安本集團大中華區行銷主管
★全書特色重點★
▍投資八法,深入淺出
以人生故事為背景,提煉出實用方法——破案投資法、大局投資法、經濟體投資法、異端投資法、事業體投資法、防守投資法、反脆弱投資法、自我投資法,並揭露市場常見的誤導。
▍三大基本觀念貫穿
強調如何掌握「逆勢投資、關注實體、參與投入」的關鍵,看見財經報導之外、真實世界之中發生的事,成為「局內人」,培養挑戰主流的膽量與堅定意志。
▍寬廣的適用範圍
涵蓋各種資產類別、市場情況、投資風格,從股票、房地產,到礦產原物料;從企業決策、創業,到人生抉擇。專業投資者、高淨值人士、上班族、小資族,皆能從中獲益。
▍易讀、易懂、好實用
從通才的實用觀點出發,不局限任何理論派別;用講故事的方式,敘述市場實例;以簡單清楚的文字,領略好懂好用的投資心法。
▍揮出大贏全壘打
你我都有機會打敗大盤,本書告訴你如何洞燭機先,掌握最佳時機。投資,是最平等,也最有意義的事業。
目錄
〈專文推薦〉投資,一門吸引人的深奧學問 丁予嘉 博士
〈專文推薦〉一本以豐富專業投資為底蘊的致富手冊 王彥傑
〈專文推薦〉財經書架上的珍品——以智慧創造財富的最佳典範書 張彼得
〈專文推薦〉洞察機先,看見上帝為你開的那一扇窗 張華平 博士
〈專文推薦〉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 劉宗聖
〈專文推薦〉開創你自己最偉大的投資 謝誠晃
〈專文推薦〉從投資,到經營管理、家庭與人生 簡幸如
〈專文推薦〉火花激盪的跨域結盟 凱西•伍德(Cathie Wood)
〈序章〉當變局狂風呼嘯,請展翼準備躍升
第一章 破案投資法——礦產原物料
破解世界犯的錯,是獲得豐厚報償的機會
主流信仰:原油低價時代來臨
抽絲剝繭——世界將要拋棄石油了嗎?
銅博士,你的訊息被誤解扭曲了嗎?
破案變現,正視實體世界的人將得報酬
你也可以,打造「破案式投資策略」
第二章 大局投資法——企業股權評價
使命愈大,獲利愈大,布道者的腳印下是金礦?
汽車產業電氣化革命,改寫產業大局
產業新局開創中,誰將領頭?
看空與看多,投資界最尖銳的對立
你也可以,打造「大局觀投資策略」
第三章 經濟體投資法——房地產
機會在街角招手,你幾番視而不見?
房地產投資之路,學到教訓再出發
日本經濟體的病症與處方
街區樓房的隨意與堅持
前景預判的實踐與實現
你也可以,打造「宏觀微觀經濟體投資策略」
第四章 異端投資法——企業決策
反脆弱投資組合,撞破基金領域天花板
缺一角的勁旅
前方新科技出沒,小心翻覆
挑戰傳統,破風而行
洞見礦脈中的點點黃金
你也可以,打造「異端式投資策略」
第五章 事業體投資法——創業
從泡沫灰燼中,看到下一個千倍獲益機會
走進黑暗谷底,發現機會亮光
一年之約,找出創業成功途徑
締造佳績,敲開大門
回首創業路,實質收益千倍
你也可以,打造「事業體投資策略」
第六章 防守投資法——辨析風險
點石成金?華爾街圈套世界的造市魔法
大潮退去,海嘯來臨!
華爾街金融界,如何失職造成一場投資災難?
全世界「華爾街」皆有偏誤,你是最終承擔損失的投資人嗎?
第七章 反脆弱投資法——槓鈴策略
戰勝華爾街不難,踏穩不敗,追求大贏全壘打
委託「專家」有缺陷,尋求被動投資是解方?
被動投資真的可以讓人不費心力賺錢嗎?
投資絕佳平衡點:槓鈴策略
揮棒全壘打!贏得夢寐以求人生的關鍵
洞燭機先,揮出大贏全壘打
第八章 自我投資法——人生經營
年輕才是投資黃金時間,浪費與善用都將千倍奉還
二度破釜沉舟,築夢異鄉
尋覓與靈魂共鳴的專業之路
把握年輕,賭注押在自己身上
人生是一場投資,利用槓桿擴大複利效應
〈結語〉生活、判斷、時間——讓你在變局中穩賺精采人生
內文試閱
第一章 破案投資法——礦產原物料
破解世界犯的錯,
是獲得豐厚報償的機會
前言
我三十幾年的職涯,是以數次的金融危機作為標點符號,分出了幾個段落。
剛出社會的第一年就碰上了一九八七年的黑色星期一,當天的跌幅超過二十%;二○二○年的疫情一開始,我計劃為職涯畫上句點,好在日後將所有心力放在剛成立的家族辦公室,結果又遇上全球股市暴跌。
雖然各個股災都有不同的起因,但每當目睹市場陷於極度情緒化的浪濤中,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總是湧上心頭。
許多人認為,資本市場是完全效率市場,商品的價格、企業的市值,已經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事實,呈現它應該的水準。
其實,不見得。多次的危機經驗告訴我,市場並非完美的機械,它只是一大群人的投票結果。個人都有失去理智的片刻,更何況眾人集體恐慌。
經過多次危機的洗禮,我本能地感覺到這次股市暴跌是機會來臨的時刻。問題是:這次機會會出現在哪裡?
我心想,是戴上福爾摩斯的探案帽子的時候了。
主流信仰:原油低價時代來臨
美西時間早上六點,天色還暗,我已起床梳洗。打開電腦,紐約市場正開盤。無數投資者和我一樣,早已殷切地開啟電腦、手機、平板螢幕,緊盯數字變化。
三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如此開啟生活。投資,是我的呼吸、我的生活。即便準備退休,我仍即時關切所有市場動態。
隨著游標移動,電腦螢幕上數字不斷跳動,報告檔開啟,試算表關上。我試著解答一樁謎案。
二○二○年四月二十日,我和所有公司的同仁,盯著石油價格下墜,再下墜,不斷貫穿我們認為的底限,甚至破零轉為負數。在最極端的時刻,「西德州原油五月期貨合約,以每桶負三十七美元成交。」這則消息,讓我們驚訝萬分。
「油價竟然可以是負的。」從事投資工作數十年,這種極端現象,畢生僅見。
新冠疫情向全世界快速蔓延之時,全球封控,石油運輸阻斷,庫存多到倉庫爆滿,不得已之下,石油商只好把多出來的石油放到油輪上,任其在汪洋大海中漂流,等待買家出現。這種燒錢的行徑,將國際原油價格一時間打為負值。
負值油價的行情當然很短暫,但油價走低,卻是這些年的常態。市場普遍認為,環保趨勢所向披靡,全世界走向ESG,石油價格將永遠不再回升。
到底,這幾年市場對原油低價的評估是正確的理解?或是如同負油價一般,僅是暫時的恐慌導致?我推測,這樁謎案的背後,說不定有難得的投資機會。
人人喊打,石油業血流成河
當時,只要和石油相關的行業都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股價與期貨也在低點賤賣。
二○○八年開始,原油價格觸及高點(一百四十六美元)後,便不斷往下跌。二○一六年美國因為大量開採頁岩油,導致庫存過剩,原油價格更探底到每桶三十美元。
石油公司股價在過去十年間的變化可說是血流成河,最顯著例子就是跨國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的市值跌落。
二○一四年全美第二大企業艾克森美孚的市值,與蘋果僅有一小段差距。到了二○二○年,蘋果市值上升到兩兆美元,艾克森美孚的市值則蒸發一半,只剩兩千一百億美元,不到蘋果的十分之一。
這些慘不忍睹的數字,使得投資人對於石油市場只能用「冷卻、絕望、放棄」來形容。
不過這樣屍橫遍野的慘況,卻也是價值投資者求之不得的氛圍。若要破解如此死傷慘重的謎案,我必須先找出「凶器」。
我攤開家裡的能源開銷帳單,發現金額不僅沒有降低,每年還繼續攀升;代步的汽車油費也沒有減少。這些能源現金流,最終跑到哪裡去了?相對的,我好幾年才換一支蘋果手機,為什麼股市一味偏向科技股?
放眼市場,當時普遍看好綠能。例如晨星報告指稱,二○二○年第四季度全球永續基金資產創下一.六五兆美元的歷史新高。
在此同時我也觀察到,市場中高舉「綠色旗幟」的聲音,正在告訴大家:傳統能源因為不環保、不永續,已經走入窮途末路;破壞大氣層的石化工業更是人類的第一號公敵,必須從實體經濟中鏟除。
反觀貼著綠色標籤的股票,包括我手中的最大持股特斯拉,股價持續創歷史新高。所有太陽能、風電、電動車的行業都頂著環保的皇冠,估值遠遠凌駕於傳統能源業之上。我對幾家電力公司進行估值分析,發現只要有再生能源的光環,股票市值至少高出同業兩倍之多。
石油賤價抛售,謎案待破
這讓我回想起一九九○年代後期的電信業、二○○○年.Com泡沫化、二○○○年代中期房地產市場以及二○一○年代初的太陽能產業。
股市有時會迷失在現實與預測的邊界,把遙遠的未來憧憬直接視為現金流。再加上華爾街魔術般為每一次大趨勢添上一層層迷人故事,增加資產的價值直覺。動人的故事與美好的預期,最能帶動投資大眾的牛性。這些天方夜譚的股價如何結尾?只要問曾在泡沫中被套牢的投資客都知道。
盲目追逐大趨勢的資金洪流,最終會變成大虧損。這些歷史教訓,讓我對具有良好增長前景,卻資金過度擁擠的行業,保持謹慎投資態度。這番思考論證,勾勒出謎底的第一個線索:股市正在極度高估所有貼著綠色標籤的企業,同時在不合理地拋棄傳統碳基產業。
石油價格轉負的那天下午,我例行外出健走,經過了舊金山的海港區,看到一群頹廢的青年正在輪流享受大麻帶來的快感。加州是美國第一個通過大麻合法化的州,經過好幾十年的法令嚴禁,政治家仍然無法抑制民眾對大麻的需求,最後功虧一簣,政策終究得退讓,讓自由市場調節供需。
這讓我想起經濟史上有好幾個相似的故事——政治家每每企圖迎合當代大眾的價值觀,司空見慣的手段是透過打壓政策來抑制被公認「對社會有害」的商品。
一九二○年代,美國保守的民風促使國會通過了憲法第十八條修正案,嚴禁國内酒類的釀造和銷售,即是所謂的禁酒令。一九七○年代的石油危機,導致尼克森政府為了抑制飆升的油價,試圖以汽油配給的方式限制能源供需。這兩個政策,最後的結果都是公認的失敗。
這兩個歷史事件指明,人為政策對抗自由市場供需調節的博弈,結局都與當代的大麻自由化一樣,政治家最後還是屈服於市場的力量。
我心想:「說不定這些大麻癮君子為本案提供了第二條破案線索。」
環保與氣候正義占領市場
環保無疑是重要的議題,綠能也是長遠必然的趨勢。我在任職日興(日本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長期間,曾撰寫好幾篇文章,提醒同事關注綠能投資窗口。
近幾年,永續投資的潮流卻有突變的徵象,已不再是投資業純粹想改善社會的意願,而是慢慢轉變為一種政治工具,成為各方爭取影響力的擂台。
舉例來說,二○二一年五月國際能源署發佈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呼籲立即停止對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建議投資人不應再投資新的石油、天然氣與煤炭供應項目;屢有激進者闖進公共信託基金董事會議現場引發騷亂,要求必須從這些破壞大氣層的產業撤資。
在此起彼落的環保聲浪下,市場對於石油業的投資日益消極。公家基金開始抵制石化業,銀行業也日益疏遠,並拒絕提供貸款給新的油井、礦脈開採案。
我警覺到,政策與席捲全球的環保口號有如「隱形殺手」,不但強力干預市場的運作,還切斷了傳統能源的資金來源。
從禁酒令最終被廢除,到大麻走向合法化,這些經濟史的實例都指向結論:沒有一項歪曲供需的政策能夠長久干預市場。到頭來,市場的力量還是凌駕於政策。
只要人類有需求,自然有供應產生,而調節供需的機制就是自由價格的形成。
也因此,我合理懷疑,被「綠色綁架」的市場,估值還可靠嗎?
從這番自問自答的論證,我隱約瞥見了剛擊中石油產業的那把手槍,仍冒著煙。
抽絲剝繭——世界將要拋棄石油了嗎?
許多人說:「綠能與傳統能源就像一場零和遊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綠能將會很快取代傳統能源。」
當我問:「人類的發展與生存,真的不再需要石油了嗎?」他們都能斬釘截鐵地回答:「傳統能源,如石油,將要成為過去式。」
這樣的看法,不僅僅出自於新聞媒體或是我周遭朋友,更清楚地表現在市場上。
翻轉低估油價的迷思
舉例來說,二○二○年左右,石油業的本益比大概只有四。這是什麼意思?
這表示,投資者只要拿某石油公司四年營利,就可以買下這家公司的所有資產,包括其公司擁有的油田中所有的石油!
當時的市場,認定這就是石油業的合理估價。意味著,二○二五年之後,大多數油田將成為「擱淺資產」,也就是經濟學家對零價值的委婉說辭。
許多公家基金被限制投資碳能源,猶如被上銬,無法配置相關產業;很多上市基金不想受攻擊,而避免納入傳統能源類股;若干基金的風險控制設定了止損點,如二○二○年石油類股造成的損失,迫使許多基金減持或者出局。
到此,謀殺石油業的意圖、凶器、手法都罪證確鑿。下一步,即是替被害者申冤平反,或是判定死有餘辜。
投資研究與破案一樣,都必須聚焦於不可否認的鐵證,以求再現青天。
「權威機構就一定正確嗎?那可不一定。需要多方檢證。」妻子練琴,正在彈著蕭邦的夜曲,樂音悠揚。我將沖好的咖啡放在案頭,開始查詢關於能源用量的原始數據。
做投資的一大職業病是經常會忘記股價最終應是反映民生所趨,每當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背道而馳,股價將岌岌可危,這常是股市大波動的徵兆。
當我找出美國的總消費量數據,發現一九九○年到二○一九年,美國人在能源的消費比重沒有減低。甚至現今生活還需要更多的能源與電力,無論代步或是飛行工具仍然直接或間接使用石油。各種裝置都需要用電,尤其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手機與雲端運算更是用電最兇。
我還發現,美國的用油量只占全球的五分之一,近年用油量的成長都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國家人口高速激增,同時還要面對發展經濟的壓力,國際機構預測這些國家的用油量在未來二十年間將會持續增長。
高速動腦,時間流逝特別快。當妻子喊我吃飯時,我不知天色已暗。我心思還在翻來覆去檢視愈來愈明確的發現:
石油業低落的股價似乎完全基於被扭曲的市場價值觀,並非反映實際上的需求。然而一時的好惡偏見無法推動飛機,沒有火力發電,人工智慧與ChatGPT也無法運行。
石油類股的價值,勢必需要重估。
在綠能的樹根下,我挖到了……
我抬頭看向家中的空調,湧上疑問:「綠能真的很快要取代傳統能源了嗎?那麼……我家的電是來自綠能嗎?」
我居住在加州,相關綠能發電資料很好找。很快地,我就查到加州有一個超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站,位於莫哈韋沙漠的伊萬帕太陽能發電設施。
這個設施共有約十七萬片太陽能板,按照彭博社的報導,每天發電量可供十四萬戶加州居民使用。但攤開加州能源委員會的資料顯示,其發電量僅為目標的一半,原因是:日照時間不足。
我發現,即使美國多年來已經快馬加鞭推動綠能,其占比仍然相當低。以二○二○年為例,該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剛超過全國總用電量二十%;而每年成長率大約一%。
而且,綠能中的重要支柱:太陽能,十分「看天吃飯」;天氣好,發電量就足夠;天氣不好,發電量就不夠。至於不夠的部分該怎麼辦?
深入調查之下,我發現在可預見的未來,絕大部分的發電量,仍然來自碳基能源,如天然氣發電、燃煤發電。
「綠能不會憑空出現,也需要設備與機站;而這一切,又需要生產過程。」我一邊尋思,一邊從各種資料中查找得知:
建造太陽能發電站需要的設備,包含鍋爐、基座、太陽能板等等。
鍋爐與基座是鋼鐵與水泥製成,提煉鋼鐵、製作水泥要耗用的能源,從哪裡來?
是煤。
是什麼驅動機械挖掘?製作太陽能面板耗用的能源從哪裡來?製作出來的成品,還需要運輸、清潔維護,這背後最主要的能源是什麼?
都是石油。
美國使用極多的生質燃料,原料來自玉米;玉米栽種需要肥料,其種植、運輸、提煉,背後的主要能源是什麼?
還是石油。
當我一層一層挖掘探詢,答案呼之欲出。
查閱愈多資料,我愈發得到結論:無論是太陽能還是風力發電、生質能發電,都無法獨立發展與運作,仍高度仰賴石油。
我把這些觀察與見解寫在一篇文章中,與其他關注投資的友人交流:「現今社會對綠能充滿極樂觀的聲音,但似乎忽略了綠能尚在萌芽期。現在如果沒有石油,就立刻沒有電力;沒有電力,什麼科技都動不了。如此基本的邏輯人人都能懂,但整個市場卻選擇忽略。」
實現最好的心願,得先有最正確的眼光
雖然我關心氣候變遷,但我看到了在綠能準備好接棒之前,停止石油燃料供應才是個真正全球性危機。
二○二○年的社會氛圍,幾乎已經認定了在充足的資本和政策的強力支援下,綠能足以帶領人類社會走進美麗新世界。
然而事實恐非如此。
實現乾淨能源將有一段漫長的過渡期,傳統能源在此期間將繼續作為人類社會的動力來源,不可或缺,難以替代。如果盲目而衝動地壓抑石油和天然氣供應,極可能導致下一個能源危機。
某次飯後,我打開朋友推薦的一部紀錄片《Planet of Humans》,其中的主角走遍美國,實地勘查,揭發綠能的種種疑點,包含支持綠能運作需要大量傳統能源,完全印證我所想。我看得欲罷不能。
影片播畢,我從自家眺望遠處金門大橋下,一艘燃油長榮貨櫃輪船緩緩駛過,我不禁猜想,貨櫃裡裝的,會不會就是生產太陽能面板、基座的重要材料呢?
這一刻,我想起舊金山歷史上淘金熱時代的一句話:「賣鏟子的比淘金客更賺錢。」比起綠能本身,挖掘綠能的「那把鏟子」,更是我的投資對象。
銅博士,你的訊息被誤解扭曲了嗎?
期貨圈有句話流傳甚廣:「銅是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金屬。」
有博士之稱的銅,長久以來,其用量與全球經濟成長率密切關聯。因此我長期追蹤銅價,藉此關注全球的經濟狀況。
當油價被殺到谷底之時,銅價也從二○一一年平均每磅約四美元,跌到二○二○年平均每磅約二.八美元。如此的跌幅,反映了環保行動長期以來極度排斥礦業的現象。眾所皆知,原因與石油如出一轍:礦業對環境造成汙染。
然而上過中學程度化學課的人都知道,銅是僅次於銀的最佳電導體,沒有銅,綠能如何進入千家萬戶?
我捲起袖子,開始調查銅價跌落的來龍去脈。發現此過程與石油驚人地相似。
綠能血管與骨骼的材質
銅博士之所以左右著經濟發展,是因為製造任何電器、電氣化的過程,一定需要用到銅。舉凡手機、家電、電線、電纜、發電機等等,都一定有銅金屬。
當綠能革命如火如荼地展開,無可避免地需要更多電池;而無論是哪種電池,都需要大量的銅。且當綠電擴增,電網也需要增建,對銅的需求數量只會有增無減。也就是說,當資本不斷湧入綠能產業,其實也提升了對銅的需求。
投資銀行富瑞集團的資料,讓我對於再生能源對銅的需求量,有了非常完整的估計基礎:
一輛電動車平均需要八十三公斤的銅,是燃油車的三至四倍。
一個電動車充電站需要十公斤左右的銅。
每兆瓦發電容量的太陽能設備大約需要五公噸的銅,是傳統燃料發電的五倍。
每兆瓦風電機大約需要十五公噸的銅,是傳統燃料發電的十五倍。
當我看到這些數據,我對於未來綠能世界對銅的需求感到吃驚。綠能的整個系統,其血管與骨骼根本是由銅所鑄造。隨著能源生產來源從碳氫化合物轉向可再生能源,動力來源將是電池而不是內燃機,我確定銅在未來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我在筆記本寫下此時心中的問題:「如果需求不斷上升,銅的供給是否充足?」並用力劃了兩條底線……
作者資料
王裕閔 著
頂尖專業投資家,從華爾街投資銀行到世界資產管理,畢身以研究投資為職志。曾於美聯銀行、宏利資產管理、日興資產管理等公司,擔任亞洲投行總經理、投資長、副總裁,並於方舟投資、融通基金擔任董事。 高雄出生的台灣囝仔,經過兩次移民的磨練,從台灣到阿根廷,再從阿根廷到美國,克服困難躋身入麻省理工學院(MIT)。畢業後,未選擇科技業,一頭栽進華爾街,每天在交易廳的資產價格叢林裡廝殺。 每次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都成為事業上升的轉捩點。 在亞洲金融危機黑暗期創業,研發出全新的資產證券化技術,讓全球商業房地產有新的融資方式,為華爾街龐大債市注入活力。金融海嘯來襲之前,轉入亞洲資產管理行業,曾發售台灣第一檔亞債、人民幣債券基金。正當日本福島核能危機引發新一輪經濟蕭條,毅然加入日本金融業,以國際經驗再造一家日本傳統資產管理公司,並發掘科技投資業的明日之星──方舟投資。 職涯從金融業競爭最激烈的華爾街發跡,縱橫交錯於賣方(投行證券業)與買方(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橫跨全球東西南北,為工作與人生創造各種財富。最引以為傲的是發掘、提拔、指導過上百位的投資英才,包括科技業的投資紅人凱西.伍德(Cathie Wood),以及馳騁於紐約、蘇格蘭、日本、新加坡、中國大陸、澳紐的投資家與專業經理人。 深信「投資是為了實現人類更美好的未來」,而了解「我是誰」、認清自己不足之處、培養出面對挑戰的韌性,是成為優秀投資家的必要修煉。 目前往來太平洋兩岸舊金山與台北之間,專注家族資產投資。希望透過本書的分享,激發更多投資人,從新手到專業人士,勇於面對亂局,掌握致富契機。謝宇程、洪孟樊 撰文
謝宇程,高端商務撰述服務開拓者,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創立及經營【真識】團隊;專長針對客戶的需求期待規劃方案,精準高效地提供專業知識溝通服務。【真識】服務形態多樣,尤其專精於企業專書、人物傳記、競獎文件、商務報告、領袖講稿、知識行銷計畫等項目;深度服務企業界、NGO、公部門。 洪孟樊,【真識】撰述職人。深耕紙本雜誌與書籍、線上媒體經營多年。專長為提供品牌精神、人生故事、企業內部溝通、書籍撰寫等撰述服務。 透過撰述本書,【真識】團隊得以將王裕閔先生在投資界數十年專業歷練取得的視野見解分享給讀者,也透過這次寶貴的機會實踐其「以知識驅動社會進步提升」的工作理想。基本資料
作者:王裕閔/著、謝宇程、洪孟樊/撰文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Live & Learn
出版日期:2024-01-25
ISBN:9786263189980
城邦書號:BH6121
規格:膠裝 / 單色 / 29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