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保健養生
補身體的虛:陽虛、陰虛、血虛、氣虛、濕虛,調養五虛體質【暢銷紀念版】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補身體的虛:陽虛、陰虛、血虛、氣虛、濕虛,調養五虛體質【暢銷紀念版】

  • 作者:楊力
  • 出版社:野人文化
  • 出版日期:2024-01-31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折 356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56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38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祛濕」先「補虛」,身體不虛更易除濕! 國家首席中醫養生專家楊力 教你對症補虛,扭轉五虛體質! 體質虛弱的人往往特別怕風、怕冷、怕涼、怕寒、怕熱,天氣或環境稍有變化就容易生病。身體虛了要補,但要補對方法,否則反而越補越虛。 很多人會將「虛」掛在嘴邊, 究竟何謂「虛」? 虛,就是身體某些機能衰退了。 體虛雖然不等於患病, 但會導致新陳代謝變慢、免疫力減弱, 若不及時補養和調節, 會漸漸失去對風、寒、濕的抵抗力而引發疾病。 中醫將體虛分為「陽虛、陰虛、血虛、氣虛」四種類型,作者以這四種類型為基礎,對其表現、致病原因、防治方法等做詳細說明。 此外,作者還針對因濕邪所致的「濕虛」,提供解決之道。 ★對症改善五虛體質,虛得受補 陽虛:身體怕冷,還易腹瀉→從刮痧到食療,補虛損、養陽氣 陰虛:體內血、津液不足→忌大補,循序漸進為上策 血虛:失眠夢多,面色蒼白→酣然大睡、按摩血海穴,可生血活血養血 氣虛:氣是能量,許多「虛」始於氣虛→補元氣首選氣海穴 濕虛:因濕起虛火,濕去好補虛→艾灸脾俞穴,補濕虛,提高免疫力 ★「濕、虛」難分難解、互為因果,身體不虛,濕氣不找 痰濕:主動咳嗽與深呼吸,巧避痰濕傷肺 濕熱:痘痘頻出的根源,慢跑快走、健脾胃祛濕熱 寒濕:五大穴道防寒濕,夏季與冬天一樣重要 風濕:骨關節、肌肉疼痛,食補+艾灸溫經通絡 虛濕:體虛易惹濕,按揉腰骶部擋濕邪 【一致推薦】 ★鄭振鴻醫師|鄭振鴻中醫診所院長、台北市中醫師公會顧問 ★楊素卿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中心兼任醫師、新昇中醫診所院長

目錄

目次 【第一章】改善「濕」和「虛」,扭轉易病體質 ★濕、虛是百病之源,讀懂身體的求救信號 濕邪滯留於體內,即成病源 濕入臟腑,肺、脾、腎功能都會失調 風寒濕邪最易乘「虛」而入 濕熱病青睞體虛的人 ★濕氣最容易滲透人體各部位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四大信號說明你體內濕氣重 最易導致體內生濕的十大不良習慣 「濕」的特性是什麼? 脾主運化,健脾是祛濕的關鍵 利用七大「排濕口」,祛濕事半功倍 緩和運動出輕汗,幫你改善體濕 ★什麼是體虛? 快速判斷身體是否「虛」了 虛是身體機能的衰退 四種體虛怎麼調補更見效 睡懶覺也易導致體虛 調理脾胃是補虛的最好方法 避陷四大迷思,以免越補越虛 ★濕、虛總是難分難解、互為因果 調補氣血陰陽,身體不虛,濕氣不找 肥胖的形成:虛為內因,濕在表裡 【第二章】濕邪最傷陽氣,預防大病必先除濕 ★痰濕:體胖且略顯浮腫,口中黏膩 痰濕是怎樣形成的? 肉生痰,恰當吃素可避濕邪傷肺 體內痰濕多,先排除肺部因素 循肺經按摩,祛痰養肺最簡便 祛痰寶穴——豐隆,按按可化痰祛濕 艾灸祛痰祛濕,首選四大穴位 適當運動化痰濕,劃劃「龍舟」通利筋脈 主動咳嗽與深呼吸,巧避痰濕傷肺 生薑陳皮飲,溫肺化痰的好飲品 茯苓健脾利濕,加速痰濕的運排 春季吃些馬齒莧粥,清肺祛痰火 ★濕熱:小疙瘩冒不完的根源 濕熱困在體內出不來,自然痘痘頻出 南方夏季潮濕多雨,最易為濕熱所困 養好脾胃,防治濕熱無須愁 常敲肝膽經,疏肝防濕熱 曲泉穴,溝通肝腎又祛濕的要穴 健脾胃祛濕熱,常練「呼」字功 站站養生樁,補虛又健脾祛濕 慢跑快走,耗熱量排水濕 荷葉除濕茶,祛痘塑身段 是菜又是良藥,健脾化濕用扁豆 夏季藿香,解暑祛濕辟穢又扶正 ★寒濕:怕冷,大便成形 防寒濕,夏季與冬天一樣重要 寒濕進入身體有五大通道 寒濕則血凝,血凝則痛 ★氣血充足是祛寒濕的根本 護好神闕,將寒濕拒之身外 按揉承山穴,振陽又排濕 適當出汗是祛寒濕的好方法 艾葉泡腳也可祛寒濕 陳皮赤小豆湯,養心補血又祛濕 薑紅茶,升溫祛濕的好飲品 花椒除寒濕,散寒又通氣 ★風濕:骨關節、肌肉的疼痛 春時防風守合谷、太沖 夏季不貪涼,重點護好膝關節 生薑改善關節不適,用法多樣 關節紅腫灼熱,飲食忌辛辣刺激 止疼祛風濕,穴位按摩 艾灸溫經通絡,祛風除濕 疼痛也要運動,防治風濕不能宅 陰雨天多活動,不讓症狀加重 櫻桃祛風除濕,減疼消腫 祛風通絡,絲瓜絡煮水喝 五加皮煲湯、泡酒,祛風濕止痛 ★虛濕:體虛易惹濕,祛濕先補脾胃 陽氣失常,正氣不足,讓濕邪乘虛傷人 祛濕先補虛,身體不虛更易除濕 米酒土雞湯,滋補養身還可祛風濕 補虛祛濕,多吃些小米、高粱和薏米 腰骶部經絡多,常按揉補氣血擋濕邪 【第三章】辨證施治,有效補虛 ★陽虛:身體怕冷,還易腹瀉 養好體內陽氣,給身體充足電 怕冷易腹瀉:陽虛惹的禍 經常汗出如雨:屬於陽虛 陽虛者起病慢,病癒也慢 補陽氣的最簡單辦法:輕刮背部 刮痧補陽氣,首選百會穴和膻中穴 按按陽池、足三里穴,讓手腳不再冰涼 艾灸關元穴,幫怕冷的人補陽氣 夏天不貪涼、冬天要保暖,方可護陽氣 補陽氣,少不了當歸生薑羊肉湯 小米紅棗粥:補虛損、養陽氣 多喝紅茶也能補陽氣 ★陰虛:體內血、津液不足 陰虛就是體內血、津液不足 出汗過多、久病失血,易導致陰虛 說話過多,容易傷陰 陰虛火旺,宜滋陰潛陽,忌瀉火 陰虛宜重點調養肺和腎 調理陰虛火旺,不可忽視然谷穴 出汗失眠多夢,就揉少海穴 艾灸腎俞穴,可陰陽同補 女貞子最能滋陰補腎 小小雞蛋,最宜補陰虛 山藥蓮藕湯,補陰潤燥 陰虛之人忌大補,循序漸進為上策 ★血虛:失眠夢多,面色蒼白無華 血虛是怎麼回事? 血是源泉,血的滋養不可少 大怒傷肝血,受了氣要哭出來 按摩血海穴:生血活血 靜中求動,酣然大睡就養血 女人調陰血,宜多灸腹部和下肢 一張一弛甩甩手,活躍氣血小運動 四物湯:流傳千古,最是補血養血 八珍糕:調理脾胃,改善血虛 坐月子補血,北吃小米南吃雞 ★氣虛:總是提不起勁來 氣是能量,很多「虛」始於氣虛 肥胖也可能是「氣虛」 久臥傷氣,溫和運動健脾利肺 勿思慮過度,別失去氣血生化的「土壤」 拍拍胸,氣血通 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補元氣,首選氣海穴 三焦通百脈通,養身養氣托天功 隨時提肛升陽氣 黃牛肉補氣,與黃芪同功 人參童子雞:補氣安神,增體力 ★濕虛:因濕起虛火,濕去好補虛 寒濕困脾,脾不健運自然虛 手心、腳心出汗:濕虛添的亂 現代人盛夏多感冒,皆因濕傷陽氣 艾灸脾俞:利濕,補脾胃之氣 茯苓煲豬骨:補濕虛,提高免疫力 【第四章】如何補最對症?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感冒 衛氣虛的人容易感冒 防治感冒,按按印堂和太陽穴 肺氣虛感冒,貼敷肺俞穴 艾灸大椎和風池,感冒繞道走 感冒調理食譜 ★咳嗽痰多 痰濕蘊積,咳嗽痰多除濕很關鍵 雙手拍拍,就能改善咳嗽 艾灸孔最穴、列缺穴,清肺除濕、止咳 蒜敷腳心,讓咳嗽「刹車」 咳嗽調理食譜 ★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多因脾虛濕盛引起 睡前摩腹、捏脊、推背,改善腸胃功能 三種臍療法,止瀉效果佳 艾灸脾俞和天樞,脾胃調和瀉立停 慢性腹瀉調理食譜 ★肥胖 十個胖子九個虛,減肥補虛先健脾胃 胖人多濕 按摩天樞、足三里,可消脂減肥 自製三款減肥茶,瘦出動人好身材 肥胖調理食譜 ★多汗(自汗、盜汗) 自汗的「罪魁禍首」:氣虛 盜汗主要是陰虛引起的 按摩合谷、復溜、足三里穴,可治出汗過多 在穴位貼敷中藥,止盜汗效果倍增 多汗調理食譜 ★冠心病 濕熱氣候影響下,痰濕體質易患冠心病 刮痧郤門、膻中穴,就能預防冠心病 壓壓內關摩摩胸,緩解冠心病、心絞痛 三大貼敷法,調理冠心病 冠心病調理食譜 ★血脂異常 體濕使脾胃運轉排泄不及時造成血脂異常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動,可調節血脂 艾灸神闕、足三里,可有效調控血脂 辦公室降脂小動作:頭繞環、下蹲 血脂異常調理食譜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的「導火線」:肺、脾、腎三臟虛損 秋吃百合,防治老慢支 溫灸肺俞穴、中府穴,補正氣除痰濕 大蒜、中藥敷貼穴位,可溫肺止咳化痰 慢性支氣管炎調理食譜 ★濕疹 濕疹多因濕熱過盛引起 「連翹敗毒茶」除疹又解煩 艾灸肺俞、脾俞,祛濕疹 綠豆清熱解毒除濕疹 濕疹調理食譜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的「禍首」:風寒濕邪 乘虛而入 艾灸曲池、陽陵泉,疏風散寒利關節 三伏天敷貼疼痛關節,可消腫止痛 威靈仙泡酒,祛風濕、止疼痛 風濕性關節炎調理食譜 ★五十肩 五十肩:祛除風寒濕邪最重要 按摩肩井、肩中俞,通經活絡肩痛消 白酒炒老薑外敷,攻克五十肩 五個小動作,改善年輕人的五十肩 五十肩調理食譜 ★頸椎病 頸椎病:寒濕是致病的真正根源 艾灸風池、大椎,呵護頸椎 三個小動作讓頸椎變輕鬆 葛根減輕頸椎痛 頸椎病調理食譜 ★失眠 失眠:心氣不虛可安眠 艾灸神門、心俞穴,養心安神促睡眠 睡前按按百會穴,給你好睡眠 安眠好方法:泡腳踏石、睡前梳頭 失眠調理食譜 ★經痛 經痛:寒濕導致氣血不通所致 按摩中極、曲泉穴,女性經期無憂過 輕鬆緩解、遠離痛經的小祕方 婦科聖藥益母草,治痛經百試百靈 經痛調理食譜 ★專題 痛證 身體內難以忍受的苦楚:痛證 濕阻經絡,反映在身體上就是痛 全身莫名疼痛多,刮痧除邪疼痛 作者後語

序跋

★別讓濕氣與病痛趁「虛」而入 人是水做的,所以天生濕氣就重。加上古人認為中國位居大地中央,中央屬土主濕,所以國人多濕土體質。風寒暑濕燥火,正常是養人的六氣,異常則成傷人的六淫。其中風為百病之長,濕乃百病之源,濕邪是最傷人的邪氣,濕為陰邪,最傷人陽氣,濕邪重濁黏滯,最易化生痰濕,引發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導致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所以痰濕為患是當今影響民眾健康的重要因素。 春天多風濕,夏天多濕熱,冬天多寒濕,一年四季都離不開濕的困擾,尤其人之體虛更易生濕和感受濕邪,然而濕邪也有它的剋星——脾。雖說濕氣通於脾最傷脾,但脾主運化,只要脾健就不怕濕邪作祟。人體的腎主陽氣的生發,如果腎不虛,濕邪就不能為患;肺主通調水道,肺氣盛,全身的水運正常,就不可能生濕。 濕邪再厲害,只要人體不虛,五臟充,那麼無論內濕外濕皆可清除。本書就是以補虛祛濕為主軸,全方位提供各種補五臟巧祛濕的妙法,旨在幫助大家破解祛濕不易這一難題,必將帶給讀者前所未有的健康資訊。最後,祝大家都能健康長壽,活到百歲! 楊力 於北京

內文試閱

【摘文1】 第三章 五虛體質,虛得受補 中醫將體虛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本章以這四種類型為基礎,對其表現、致病原因、防治方法等做詳細說明。此外,還對因濕邪所致的體虛詳加敘述,並提供解決之道。 ★陽虛:身體怕冷,還易腹瀉 ▋養好體內陽氣,幫身體充足電 《黃帝內經》說,陽氣就如同天上的太陽,沒有陽光的溫煦就會折壽。名醫張景嶽也說:身體的溫度是靠陽氣來維護的。陽氣旺,就像日照當空,萬物有生發之機。如果陽氣衰敗,就像陰雲滿布,萬物枯亡。可見,「陽氣」對人體生命的重要性。 中醫認為陽氣發源於腎。腎陽是人體一身陽氣之本,能夠有滋養一身陽氣的作用,就如同太陽光照射地球一樣使人類享受溫暖。腎的陽氣受傷,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遺精陽痿等問題。因此,養好腎陽就能夠防治百病,益壽延年。 那麼,究竟如何養好身體的陽氣呢? ▋「藥王」的養陽之道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曾請教過藥王孫思邈養陽之道。孫思邈說:「天候有四季,這是天道的規律,人也應該順應四時的變化補養陽氣,這是養生、治病的關鍵。」 養陽要和天時氣候同步,只有在春夏秋冬四季將陽氣養好,身體的能量才會充足。但要明白,四季養陽的重點是不同的。 春季養陽重在養情志 春天肝火旺,而養肝的關鍵在於對心態的調養,所以春季養陽重在養情志。春季也是萬物生發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不斷向外宣發,皮膚毛孔也在舒張,這時最容易感受風寒。所以,「春捂秋凍」是有道理的。另外,春季要適當多吃一些青綠色的食物,有養肝護陽的功效。 夏季養陽要養心 夏季天氣炎熱,體內的陽氣都到外面來了,裡面陽氣不足,就容易出現氣短、胸悶、多汗症狀。因此,夏天養陽要注意養心。 夏季飲食不要一味貪涼,以免傷害了體內陽氣。夏天也不應吃太過油膩的食物,要以清淡為主,適當吃些苦味食物。要多曬太陽,充分接受陽氣,這樣才能使氣血通暢。 秋季養陽需防燥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宜合理安排睡眠時間,早睡早起,使精神收斂而不外散,以緩和秋季肅殺的氣氛,安定神氣。 此外,秋季養陽防燥還要多吃梨。梨有潤肺、止渴的作用,入肺經,有助於氣血肅降,幫助氣血從外面向裡面走。 冬天養陽要防寒 冬天氣溫最低,寒為陰邪,容易傷害人體陽氣,所以冬天養陽要注意防寒。起居上,人要像冬眠的動物一樣,儘量減少能量消耗,例如要減少洗澡的次數,減少運動量,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多吃些有滋補功效的食物。 苦瓜、萵筍(莖用萵苣)、苦杏仁:苦味食物具有清熱解毒和消炎瀉火的功能,適合在夏季食用。 中醫講「白色入肺」,梨有潤肺、止渴的作用。 黑米、核桃、板栗、桂圓、羊肉:冬天要多吃些有滋補功效的食物。 ▋多曬背部:可補陽氣,止腹瀉 按照中醫陰陽理論,背部屬陽,膀胱經為太陽經,且循行於背部。所以,曬背不僅能激發背部陽氣,還能夠透過經絡循行,激發全身的陽氣。虛寒之人平時要注意讓膀胱經多曬太陽,尤其是冬季。冬季可以在正午時間,在家裡陽台或有太陽的地方,將背部裸露,享受太陽的溫暖。 ▋經常汗出如雨:屬於陽虛 有一些人稍微活動一下就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有時候甚至沒動,也會不自覺地出汗。中醫將這種不因勞累活動、不因天熱及衣服穿太多與服用辛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出汗的表現,稱為自汗。這種出汗,看起來是小問題,其實也會帶來很多麻煩。 其實,自汗也是由陽虛引起的。陽氣有一個很重要功能,就是固攝、控制體內液態物質,不使它丟失。陽氣不足時,人體腠理疏鬆,毛孔功能失常,體內陰液就會失去固攝,自然就會出汗。同時,腠理疏鬆也會導致外邪侵入,所以陽虛的人容易生病。 ▋陽虛者起病慢,病癒也慢 生活中時常碰到這種情況:有的人病來得快,表面上看也重,但好得快;有的人病來得慢,表面上不重,但就是好得慢,甚至經久難癒。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出現這種情況,說到底還是陽虛惹的禍。 例如,一個陽氣很足之人,一感冒可能會馬上發燒,其實發燒不一定是壞事。這說明身體的免疫機制好,在病邪侵入的第一時間就開始反抗,體溫升高是機體免疫細胞和細菌、病毒戰鬥時釋放的熱量,除了能將病毒殺死外,還告訴主人,有敵人攻擊,自己正在奮起戰鬥,所以心跳加快、體溫升高。 但陽虛之人不同,感冒之後往往先是渾身沒勁,第二天開始肌肉痠痛,第三天才慢慢出現感冒症狀,然後發燒,甚至有的人根本沒發燒。這是因為陽氣弱、正氣不足,無法和邪氣抗衡,致使病邪長驅直入,雙方打不起來自然燒不起來。 當身體被邪氣「欺負」到一定程度,才會被動地反抗。陽虛體質的人代謝速度都很慢,調動機體的反應能力和免疫能力也不快,總是慢半拍。 ▋補陽氣最簡單的辦法:輕刮背部 透過刮痧補陽氣,是一種較簡便的方法。方法雖然簡單,但對技術的要求較高,一定要注意刮拭手法和刮痧部位的選擇。刮痧的力度掌握要拿捏得準,太輕效果不大,太重就不是補陽氣,而是泄陽氣。通常來說,如果不熟練,還是輕一點為宜,多刮幾次,直到皮膚微微發熱即可。 刮痧補陽,激發陽氣,首選背部 補陽時,刮痧部位一般多選擇背部。這是因為背部本身屬陽,又有膀胱經等陽經循行,只要刮痧方法恰當,就可以激發背部陽氣,從而帶動全身的陽氣。但注意不要刮痧太過,因為背部毛孔可能開發過大,陽氣易宣洩。這樣就不是補陽,而是在泄陽。 大椎穴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通陽。 主治:適用於頭頸強痛、神疲乏力、腰脊拘急、落枕、感冒、頸椎病等。 簡易取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 【摘文2】 ★氣虛:總是提不起勁來 ▋氣是能量,很多「虛」始於氣虛 元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穀之氣和肺吸入的空氣等結合而成。人體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些病理變化,稱為氣虛。氣虛在一般人中最為常見。 氣虛的原因 氣虛有先天的原因,而生活不規律、勞累、久病等也有可能導致氣虛。氣是 身體功能運作的基礎,中醫認為「百病皆生於氣」。不管是血虛、陽虛還是五臟六腑虛,通常開始時都會有氣虛的表現。又如,某個臟腑的氣機運行不順利,就會出現功能不足的情況,從而導致脾虛、腎虛等虛證。因此,氣虛經常是身體出現虛弱的預警信號,提醒你要重視養生了。 氣虛的症狀表現 氣虛的常見症狀有: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出汗、語聲低微、胸悶氣短、食慾缺乏、失眠健忘等。 氣虛應該吃什麼? 調理氣虛的食物: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大棗、鯽魚、鯉魚、鵪 鶉、黃鱔、蝦、蘑菇等。 氣虛忌吃食物 山楂、檳榔、香菜、胡椒、紫蘇葉、薄荷。 ★肥胖也可能是「氣虛」 人的體重與氣血有直接關係。人為什麼會胖呢?就是因為氣虛。氣虛之後,人體內氣的運動就沒有力量,於是氣化功能變弱。氣化功能變弱,脂肪和其他廢物就不會正常被代謝出體外,於是人就胖起來了。 肥胖者為什麼氣虛? 要了解肥胖者為什麼氣虛,就需要明白氣在各個臟腑中的功能。人吃完一頓飯後,胃氣會對其進行消化,脾氣會將消化後最精微的物質上傳到肝,化生成血液,再輸入心臟,而將其廢棄物向下傳給大腸,轉成糞便排出。此外,人體內還有元氣、衛氣和營氣(具有營養作用的氣)等,它們共同推動著身體內能量的轉化和新陳代謝。 肥胖者氣虛,是因為體內「垃圾」太多 一個氣血平衡的人,身體內氣的運動充分,進餐後該吸收的營養物質就會被吸收,該排泄的排泄掉了,該氣化的氣化掉了,身體就會不胖不瘦。一個氣虛的人,氣的運動不充分,進餐後該吸收的營養物質沒有吸收,該排泄的沒有排泄,該氣化的沒氣化。結果,這些沒被氣化的物質就會被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脂肪其實是體內沒有被氣化掉的垃圾。肝上沒被氣化掉的垃圾叫脂肪肝,血管裡沒被氣化掉的垃圾叫高血脂,肚皮上沒被氣化掉的垃圾叫大肚腩。 因此,氣虛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而肥胖則是判斷一個人氣虛最明顯的指標。 ▋一分鐘判斷你是否氣虛 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 體重指數 氣血狀況 18.5~25之間 氣血平衡 >25 略有氣虛 >30 嚴重氣虛

作者資料

楊力

國學大家、首席中醫養生專家、易學家、作家、歷史文化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楊力教授學識淵博,精通文史哲醫和養生文化,從事研究生教學四十餘年,近年來全身心投入中醫養生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其中醫養生公益講座已在全國巡講超過千場,足跡遍及北京及中國各地,包括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大話養生》,北京電視台《醫林奇觀》、《晚晴》、《身邊》,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等,深受民眾喜愛。 所著《周易與中醫學》,令她蜚聲海內外,累計印數達50萬冊,現已有中、英、日、韓文等多種版本在全世界暢銷,並屢獲海內外大獎。更以《中醫運氣學》、《中醫疾病預測學》奠定了她在中醫學術界的地位。

基本資料

作者:楊力 出版社:野人文化 書系:野人家 出版日期:2024-01-31 ISBN:9786267428108 城邦書號:A1010668 規格:平裝 / 單色 / 384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