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心經超圖解:看圖就懂,史上最強般若智慧解析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竹林姊妹:從中國到美國,雙胞胎拐賣、收養、離散的真實故事【作者印刷簽名扉頁版】
-
香料(地中海史權威羅傑.克勞利歷史新作):以摩鹿加群島為中心,見證十六世紀形塑現代世界的權力地圖
-
深夜裡的哲學家:為什麼好人總會受苦?人生有意義嗎?讓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70位大思想家回答45則令人深夜睡不著的大哉問
-
一分鐘秒懂漫畫易經:洞悉窮通順逆,通曉世事人情。原來易經這麼懂中國生存哲學,難怪南懷瑾、曾任強、季羨林這些大師都讀易經!
-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解碼《坎特伯里故事集》:從朝聖之旅開啟的中世紀八點檔
-
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美學×醫學×歷史的疾病探案之旅!偵探醫師解剖東西藝術珍品,自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與感官線索,拆解神經疾病密碼
內容簡介
周作人,在中國文學史所占有的地位,一點也不遜於其兄魯迅,堪稱文化大家;但在政治的選擇上,他無異背負著「漢奸」的汙名,如此兩極化的評價,如此爭議性大的人物,如何定位、如何平反、如何為他找到文化史的正確的位置,是在他逝世六十年後,許多評論者急於想做的事。
【本書特色】
本書是劍橋大學蘇文瑜教授以研究現代中國作家周作人、並對民族主義與現代性提出不同於前人的多重樣貌回應。
周作人在為後世文學發展定位的五四新文化運動(1917–23)中影響卓著,不容忽視。他代表著人道思考與界定什麼才是理想生活的一股清流。
身為一九二○年中國文協(文學研究會)的創始成員之一,周作人是極力推動以文學創作型塑人道價值觀的第一人。不過,兩年後,他背離了該項理念,不再認為文學可以影響個體自覺,當然更談不上拯救國家。
自十九世紀末期以降,全中國政治圈內的知識分子都關注國家的未來發展,從而支持一切和現代性相關的探討。五四運動更加深化了該項趨勢。如今,周作人卻覺察到對作家個人的尊重應先於國家的救亡圖存,該項理念對於後世產生了莫大的影響。
【本書重點】
「本書裡所呈現的周作人閱讀,就某些方面而言只是提綱挈領;它並不只是停留在文本表面而已。為作深度分析,我必須穿梭在理論、文本、及周作品之前之後的各種研究;本書的架構正反映出此一用心。
第二章中,我對照周作人和魯迅作品所呈現的文化建構,引用J.G.Frazer, Andrew Lang,以及Jane Harrison之理論,檢視周如何應用神話及人類學,並且討論日本文化的建構在那些方面影響周。
本書重點的第三章關注周作人的美學抉擇;在這章中,我要鋪陳上述的美學抉擇如何讓文學脫離國家路線而去。
第四章將分析周決定使用小品文形式的過程;他又如何在1930年代涉入現代中國小品文的源起之爭,因而引起長期爭議;這兩件事與文學的自我建構以及正在上演現代化的民族國家所能容忍的自我種類是息息相關的。
第五章是我的辯證:周的文學史圖呈非直接線型發展,其中韓愈的中國建構和桐城學派的意識形態規範明顯和建國計畫相連結,這樣的史圖包含國家、社群以及個人的另類視野。周拒絕以寫作服務政治,但是,定義在當代事務與辯論的政治,卻經常為他的寫作服務。在這最後一章中,我將引用更多的事件來探索周的思考脈絡;然後將以尋根作家的美學為全書作總結。」
周作人的貢獻不只在美學,在中國身分認同這件事情上貢獻也很頗。他的其美學成為作家,如沈從文、汪曾棋及尋根作家的資源。且不論作品成熟與否,他們都替中國文學開創了新視野。那種不帶批判眼光的「抒情觀,附有一道德尺標,因為其嚴拒在充斥著教義的中國社會上加諸新的教條。」 就是周作人提醒我們,這種道德立場也曾經幫過指責程朱的批評家,這也間接地向我們證明他那套文化藍圖突破現行現代性的能力。
作者資料
蘇文瑜(Susan Daruvala)
蘇文瑜(Susan Daruvala)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師從李歐梵。現任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研究所中文系的資深講師。專長領域包括周作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國文學美學、現代中國思想語境、現代性、國家主義和電影等。 作者與中國的淵源匪淺,早期專攻中國社會政治學,在1974年結束學士與碩士之後的20年間,曾經居住過上海、香港與台灣。其間親眼目睹了毛澤東去世之後的中國的動盪、也經歷了香港與台灣由威權政治轉型至民主政體的社會進程。作者認為,相較於政治學,文學對於政治與傳統錯綜複雜的關係有著更為強大的透析力,其詮釋空間更為寬廣、全面。是故,1986年,作者返回英國學術界,專心從事文學研究。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