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證據如何能說話?一件件個別的證據,或一堆堆,一落落成疊成冊的證據又能說怎樣的話?歸根究柢,要看掌握證據的人,或面對證據的人們,意欲為何?希望追求些什麼樣的問題,達到如何的果效,解決些什麼疑慮?
本書收錄六篇中國的案類以及一篇案類語意學分析。前者六篇分別為:由唐至宋的禪宗「公案」;由宋而明,點滴積累,反覆演變,而成教人為學入門方式,且兼有門派演變作用的「學案」;醫學著作的「醫案」;由近世中國社會心態上對證據的信仰的倚賴,演變為一種對宿命的推斷、臆測和辯解的「星案」;載記明清法律推理的「刑案」;由案類型文獻進而探求中國式推理心態的社會文化史軌跡,而展現在文學藝術上的「公案劇」。
本書以涵蓋各知識領域的中國案類奠基,擬與《讓證據說話──對話篇》中所收錄的近代西方類似的專業記錄作一評比,見其異同,思其淵源。
作者資料
熊秉真
美國布朗大學歷史學博士,哈佛大學理學碩士。曾任師範大學、輔仁大學等校歷史系所教授,現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與「明清研究會」召集人。致力中國歷史上兒童生活與家庭、兩性問題研究經年,發表相關中西文論文數十篇。成書者包括《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台北:聯經,1995)、《安恙:近世中國兒童的疾病與健康》(台北:聯經,1999)、《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台北:麥田,2000)等,另編有《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9)。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