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2023年愛倫坡獎最佳長篇小說

作者: 丹妮亞.庫嘉夫卡(Danya Kukafka)
出版社:臉譜
定價:420元
優惠價:79折332
放入購物車
icon 倒數十二小時就要伏法的安索.帕克,因殺害前妻及三名少女被判處死刑。在最後的時間裡,他除了回想起自己被父母及前妻遺棄、遭受寄宿之家同伴及同事的嘲笑外,更重要的是執行逃獄計畫!

在安索生命中出現的三個女人,遺棄他的母親、前妻的雙胞胎妹妹、與他在寄宿之家一起生活,後來逮捕他的女警,她們都不是受害者,卻因為安索讓她們的生命有了不同改變……,而他的逃獄計畫最終會成功嗎?回到那個讓他忘卻一切,重新開始的地方……

本書榮獲2023年愛倫坡獎最佳長篇小說。作者以第二人稱「你」的視角敘述關於安索倒數十二小時的刑前時光,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一同尋思:如果安索擁有一段不同的人生,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那些被害人沒有失去生命,他又會活出什麼樣貌?
深時遠見:時間感如何影響決策,人類如何擺脫短期主義的危局

擁抱「深時遠見」之美!

作者: 理查.費雪(Richard Fisher)
出版社:麥田
定價:500元
優惠價:79折395
放入購物車
icon 金字塔、巨石陣、大教堂……這些古文明資產對人類影響深遠,共同特點都是需耗時數百年才能完成。古人為何會開始明知此生看不到成果的計畫?快轉至數千年後的人類世界,現在的人們又用什麼樣的眼光做決定?

華爾街忽視問題將不可靠次級房貸重新包裝為證券出售,引發二○○八年全球金融泡沫;福特汽車一九六○年代因競爭壓力將四年計劃壓縮為兩年,量產的小車Pinto瑕疵導致多起死亡意外,損害多年商譽;美國三十五號州際公路西線大橋因成本考量採用有問題新設計導致二○○七年整座崩塌;商業財務季度分析主導企業思維,鼓勵領導者做短線思考而不是永續經營……短期主義造成的危害隨處可見。就連政治人物建設人民福祉也以任內政績折現率及下一次選舉影響做考量。但,人類並非一直如此,我們何以走到今天?

人類的強大力量來自於思考未來的能力。當人們自知沒機會坐在樹蔭下卻還是種下樹,社會就會變得偉大。作者闡述短期思維如何主導人類社會、對未來帶來災難,並深入探討長遠眼光例子,帶領我們以「透視思維」的未來存在心態看待生活,擁抱「深時遠見」之美。
解放大腦:拯救過勞,拒絕爆腦!理解大腦慣性,預防工作倦怠,奪回你的心智自主權

拯救過勞大腦,不怕多工時代

作者: 艾珂・海拉茲(Elke Geraerts)
出版社:積木文化
定價:380元
優惠價:7折266
放入購物車
icon 現今社會越來越多人面臨工作倦怠的困擾,長時間缺乏休息、壓力過大導致身心俱疲,對工作失去熱情。忙碌的生活與數位化對大腦構成極大的挑戰,要突破這樣的困境,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提升心理韌性。

擁有強大韌性與心智彈性的人,即使跌落人生谷底,也能迅速應變,恢復正面心態。而研究顯示面對挫折、經歷創傷後有百分之三十到七十的人,心理會變得更強大。鍛鍊心智、培養韌性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擁有強大的自制力與意志力能更堅定地朝目標前進。善用意識與無意識,偶爾讓思緒漫遊、大腦放空能有效減少壓力帶來的負面效益,此外專注可以提升認知理解能力,最後保持樂觀正向是擁有心智財富的情緒基礎。

本書提供確切可行的建議與方案,激發心流與建立心理韌性,創造強韌的心智狀態及更好的用腦策略。將大腦練得更強壯健康,可以預防工作倦怠和精神壓力,從容的對抗多工和疲勞時代,也更能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盤。
合作:互助交流的儀式、愉悅與政治【理查.桑內特作品集3】

掩護失誤同事,竟是正面的合作行為?

作者: 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
出版社:馬可孛羅
定價:560元
優惠價:79折442
放入購物車
icon 你是否聽過「人是群居動物」這句話呢?從古至今人類為了生存,在競爭和自利的文化中學會合作,直至今日,我們也仍在社會上不斷訓練如何相互合作。

合作可簡單定義為「參與者從相處中獲益的一種交流」,有時我們本身的技術及知識可能不足以完成任務,與他人共事便可彌補自身不足,此時合作就是完成任務的潤滑劑;在職場上,有時為了避免麻煩上身,有些人會選擇掩護同事犯的過錯,這絕非優質工作態度,但在社交行為中卻象徵著正面的意義,也是建立在信任關係上的合作行為。

合作是人類發展的基礎,我們早在懂得如何獨立之前,就已學會如何在一起。不論網路、學校、工作或地方政治上,合作是我們與生俱有的能力,應加以發展與深化。本書探討了合作的本質,如果我們想讓複雜的社會繁榮,就必須學會合作的技巧,同時並反思,在個人本位主義與自我利益至上的時代,所謂的合作是分享、分配,還是分贓?
Stay True保持真誠(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主)

一段哀悼並歌頌友誼的真誠告白

作者: 徐華(Hua Hsu)
出版社:二十張出版
定價:450元
優惠價:79折356
放入購物車
icon 十八歲那年,徐華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渴望在這裡找到氣味相投的同類,然而好友阿健彷彿與他來自不同世界。

阿健出身移民美國數代的日裔家庭,喜愛跳搖擺舞,是兄弟會成員,就像眾人認知的「美國人」。徐華則是台灣移民的兒子,喜歡獨處製作小誌、泡唱片行。兩人個性截然不同,但無數夜晚的抽菸漫談、開車兜風聽歌、課業上對亞裔身分的思考激盪,竟讓他們成為最好的朋友。只是阿健的時間永遠停在某次派對的隔天,兩人被打岔而中斷未完的對話,就這麼留在那晚阿健住處的陽臺上……

對徐華而言,寫作帶來另一種活在當下的方式。日記裡他反覆審視發生在兩人之間或大或小的事件對彼此生命的影響,將那些與阿健已然開啟、但始終未完的對話延續下去。